文/郭沛良 赵海容 图/中共甘州区委宣传部
“群众利益无小事。作为一名在基层社区工作的党员,群众的大小事情都要认真去办。”
从长沙门、饮马桥两个社区合并办公,到如今新修建社区办公场所,成立甘州区饮马桥社区服务有限公司,以市场化方式进行经营,办公环境是好转了,但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苟淦榮肩上的担子变得更重了。
“坚持党建引领,发挥社区企业优势,让群众在遇到困难时,第一时间想到基层党组织、找到基层党组织。”这是苟淦榮从事社区工作一直以来的目标。
然而,管理机制的创新优化并不是一帆风顺,苟淦榮还一直在实践中慢慢探索。今年,饮马桥社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,整合盘活辖区现有资源,提升社区的“造血生血”能力,以利润反哺社区服务,实现社区资源经济、社会效益双平衡,最终通过发展治理的深度融合回应不同主体需求,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。
饮马桥社区位于张掖市甘州老城区,共有居民2006户,人口4469人,老旧小区占50%以上,商户多,人员流动性大,社区居民间时常会有矛盾发生。
作为甘州区第一个尝试建立的“公司化” “公益化”社区,如何凝聚街坊邻里共同构建和谐社区?在苟淦榮看来,靠的还是党员和基层党组织。饮马桥社区党委推行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,构建街道、社区、小区三级一贯到底的党组织体系,将6个小区划分为6个网格,通过网格,将小区内在职党员、群众联动起来,引导他们在网格里问事、管事、干事。
“最近身体还好吗?”10月24日,苟淦榮又像往常一样来到辖区内轻机厂家属楼的老人张慧珍家。
“苟书记来了,我正想找你说说话呢。”张慧珍今年81岁,独自生活且老年病严重,小儿子去世得早,张慧珍带着孙子一起居住。“老旧小区改造时老人不同意,我经常上门来做她的思想工作,慢慢地还和她结下了‘忘年’的缘分,现在时不时都会来上门看看她。”苟淦榮说。
在苟淦榮的带领下,饮马桥社区组建“红色大喇叭”、“橙色传播机”等“七彩志愿者服务队”,联动社区内群众、在职党员、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0余人加入,依托“互联网 线下”志愿活动模式,倡导邻里守望、构建互助互爱社会氛围为切入点,聚焦居民需求,结合“15分钟社区便民生活圈”建设,用好用活社区企业,打造“社商爱心联盟”“护苗工程”“助老康养”等3个亮点品牌项目,开展志愿活动52次,惠及群众3000余人次。
如何让基层党组织与居民更近?苟淦榮还有一个“笨”法子——建微信群。
6个网格6个微信群,基本涵盖社区内所有居民,苟淦榮将它们全部微信置顶。“我们每个网格都有微信群,我也在群里,大家有什么事发在群里,我或者其他社区工作人员看到都会及时协调解决。”
建立微信群,让居民有了表达意愿的渠道;用好积分管理制度,便让居民有了参与社区服务的动力。社区以志愿服务积分管理为抓手,依托社区企业服务平台,用活辖区“爱心超市”,积极引导群众通过自主志愿服务获取“爱心超市”积分,兑换“爱心礼品”,有效激发了居民由“站着看”变成了“带头干”,从“旁观者”转变为“参与者”“推动者”,实现了由志愿服务“单向付出”转为爱心“双向循环”。
社区工作琐碎且复杂,苟淦榮却非常享受这份工作,她说:“为居民服务只有更好,没有最好,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琐事,他们有了获得感,我就有了成就感。”
在苟淦榮和同事们的努力下,饮马桥社区已成为广大居民群众的温暖港湾。近年来,饮马桥社区聚焦阵地建设、治理有效、服务暖心和邻里和睦四个维度,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以“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”为目标,发挥社区企业优势,形成“公司化经营管理 公益化运行”管理机制,实行志愿服务嘉许激励机制闭环模式,真正将文明实践站建设成思想建设的“主阵地”、文化建设的“主战场”、文明传播的“主渠道”。